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第一個複製生物:桃莉羊


撰文者:周宗德

簡介:桃莉1996752003214)是人類通過成年體細胞複製成功的第一隻哺乳動物。它是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培育的,7年里它一直生活在那裡。最初科學家並沒有宣布它出世的消息,直到1997222全世界才得知第一隻複製哺乳動物已經誕生。

製造過程:先從1隻懷孕的6歲白臉芬多斯母羊中取出乳房細胞,然後給乳房細胞低營養食物,讓細胞處於缺乏營養的狀態,乳房細胞在低營養狀態過一星期,細胞便會停止細胞分裂,進入靜止狀態。從黑臉的蘇格蘭羊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細胞,然後將卵細胞中央的細胞核去除。將卵細胞與先前的乳房細胞以電流刺激進行細胞融合,組成一個含有新遺傳物質的卵細胞,此卵細胞在試管中不斷分裂形成胚胎。當胚胎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將其植入代理孕母子宮內,最後長成新羊。

    後續:桃莉只活了6年,而綿羊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2年左右,不過科學家們為桃莉能夠存活6年之久而感到震驚,因為複製體的基因染色體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微小的缺陷而導致基因缺陷死亡

    相關新聞:「桃莉羊」複製技術在10多年前轟動全球,但該羊隻日後也因染病而遭安樂死。如今英國科學家再度宣稱,「桃莉又重生了」,因為早在3年前就已重新創造了4隻複製羊,且牠們現在都很健康!

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科學家坎貝爾表示,這4隻羊的基因與最早的桃莉完全相同,因為「牠們所使用的乳腺細胞是取自同一隻成年綿羊,也就是13年前冷藏起來的」。且此次研究的胚胎高達20%的存活率,遠高於1996年時,科學家共培育277個胚胎,才讓首隻桃莉成功出生。

1996
75日,世界第一隻複製動物「桃莉羊」誕生時,反對者不斷批評克隆複製技術(cloning),指出此方法容易導致基因突變和死胎, 就算存活下來也很容易感染疾病與早衰。因此,相較於一般壽命可達12年的羊咩咩,桃莉在不到7歲時就染上關節炎與肺病,最終在2003年時遭到安樂死。

相較於第一隻桃莉羊的失敗,坎貝爾也指出,新的桃莉羊如今已經3歲半,目前被放養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一處草地上

複製(clone)的定義


撰文者:黃弘佶
clone」源於希臘語的「klōn」(嫩枝)。近來,隨著這個概念及單字在大眾生活中廣泛使用,拼法已經侷限為「clone」。
clone」在中文裡有許多不同的翻譯,依據地區或文意有所不同,在中國大陸普遍音譯成「克隆」,在台灣則依據使用的場合,可譯為「複製」、「選殖」或「群殖」。
廣義上是指利用生物技術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之後代的過程。在園藝學上,複製是指通過營養生殖產生的單一植株的後代,很多植物都是通過複製這樣的無性生殖方式從單一植株獲得大量的子代個體。在生物學上,是指選擇性地複製出一段DNA序列(分子複製)、細胞(細胞複製)或是個體(個體複製)。
複製一個生物體意味著創造一個與原先的生物體具有完全一樣的遺傳信息的新生物體。目前,現代生物學背景下,這通常包括了體細胞核移植。在體細胞核移植中,卵母細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從被複製生物體細胞中取出的細胞核,通常卵母細胞和它移入的細胞核均應來自同一物種。由於,細胞核幾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遺傳信息,宿主卵母細胞將發育成為在遺傳上與核供體相同的生物體。(例如:複製羊桃莉)
個體層次上,複製通常是一種生物技術,以人工誘導無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無性生殖方式,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之後代的過程。複製可以是自然複製,例如:無性生殖或是由於偶然的原因產生兩個遺傳上完全一樣的個體(就像同卵雙生一樣)。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複製是指通過有意識的設計來產生的完全一樣的複本。

而在分子層次上,複製一個基因是指從一個個體中獲取一段基因,然後將其插入另外一個個體,再加以研究或利用。複製有時候是指成功地鑒定出某種顯性基因。所以,當某個生物學家說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複製了,就是說這個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確定。而獲得該基因的拷貝則可以認為是鑒定此基因的副產品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複製人相關書籍─分身

撰文者:曾蘭棋
1. 《分身》書目資料


書名:分身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李彥樺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




【資料來源】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6010
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人,和我長得一模一樣……

東野圭吾醫學三部曲
《宿命》、《變身》、《分身》
大膽碰觸生殖醫學倫理面的懸疑推理長篇!

如果,世界某個角落出現你的分身,
你會懷疑父母的過去?質疑自己的存在?恐懼對方的未來?
還是怨恨宿命?

百變東野溫柔剖視女性面分身之作!

氏家鞠子,18歲,北海道人。
由於長得一點也不像母親,鞠子總覺得母親討厭自己,直到電視上出現一名女子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鞠子決心找出自己的身世之謎……

小林雙葉,20歲,東京人,父不詳。
不知怎的母親始終嚴禁她在電視上露臉,然而身為業餘樂團主唱的她還是上了電視,這一曝光,雙葉的人生從此掀起莫大波瀾……

  北海道與東京,鞠子與雙葉,兩名不同年齡的美麗女子擁有各自的人生,她們不是雙胞胎,卻有著比雙胞胎更難分難捨的共同命運,難道這世上真的存在自己的「分身」……

尖端醫學的目的是救人,還是人為干預天命?
最終宿命會讓她們相見,還是上帝的歸上帝?
大膽而諷刺的醫學推理,
深刻而纖細的心理描寫,
一切錯誤由愛而生,也因愛終得救贖。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1994入圍作品!

【內文摘錄】

我想起從前在學生宿舍細野修女跟我說過的一番話。
她說,對一個人而言,父母是誰並不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是神的孩子,世上沒有任何人是在違背神的旨意之下誕生的……
真的是如此嗎?我的這張臉與這個身體的誕生,真的沒有違背神的旨意嗎?



2. 《分身》


本書以雙主線方式交錯述說各自的故事:一個是18歲的女孩,氏家鞠子;一個是20歲的少女,小林雙葉。故事一開始,並沒有點明這兩個主角是複製人,她們各自描述自己的生活,以及發現的疑點,然後開始追查身世。氏家鞠子懷疑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孩子,因為跟父母長得不像;小林雙葉的母親禁止她到電視台參加樂團比賽,她覺得很奇怪,最後還是選擇上台表演。

書中角色關係圖如下所示:











接下來,將分別整理氏家鞠子和小林雙葉,在追蹤自己身世的過程中,與「複製技術」相關的一些線索。


【氏家鞠子】

氏家鞠子想要釐清母親自殺的動機為何,表妹發現一張母親遺留下來的照片,那是父親和一位臉被塗黑的女性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東京帝都大學醫學院,因此,她以「撰寫父親半生記」的名義,開始著手調查父親的大學生活。第一條線索所是在第51頁時,她告訴一位帝都女大學生下条小姐,自己的父親正在某大學教授「發生學」。發育生物學(Developmental biology)專門研究生物的生長與發育過程,簡稱「發生學」。後來,她在父親的書房看到幾篇論文:〈哺乳類細胞和移植相關研究〉、〈受精卵細胞核除去法〉、〈細胞核移植卵停止發育分化的原因與解析方法〉、〈利用成體細胞階段性細胞核移植的複製方法〉。

        在〈鞠子之章 六〉,下条小姐表示查到小林雙葉的住址,鞠子想到英國浪漫派詩人柏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據說他看見自己的分身,不久便在三十歲生日前夕遇到船難而死亡。暗示複製人就像一個人的分身一樣。

        〈鞠子之章 九〉,下条小姐和鞠子來到高城家,高城老先生告訴她們,他的妻子是英國人,後來發病,病名是罕見的遺傳疾病「亨丁頓氏舞蹈症」。「亨丁頓氏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是ㄧ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所造成的腦部退化,發病時惠無法控制四肢,像在手舞足蹈,因而得名。通常疾病發生初期以運動方面症狀為主,但每個患者的病徵差異很大。大部分患者發病的時間非常晚,那時患者大多已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結婚生子。書中有說明這個疾病的相關資訊:疾病源自南美的委內瑞拉某個村落;一九八三年,麻州綜和醫院的古斯勒博士(James Cusella)首先在第四對染色體上定位出亨丁頓氏舞蹈症基因。

        補充有關「亨丁頓氏舞蹈症」的相關資料,是《23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祕的生命之書》所介紹的資訊:
位於第4號染色體的該基因,與兩種疾病相關:「亨丁頓舞蹈症」與「渥夫赫生宏症候群」。這個基因如果發生突變,便會出現亨丁頓舞蹈症;如果這是根本失去了這個基因,那麼就會出現渥夫赫生宏症候群。這個基因在我們日常生活上的作用為何所知甚少,不過我們卻知道這個基因出現問題之時的狀況、原因與出問題的地點,也知道這個狀況對身體的痛苦影響。這個基因內包含CAG這個「文字」,並不斷反覆出現:CAGCAGCAGCAG……有時候只會反覆出現六次,有時候三十次,有時候則超過一百次。你的命、你的健全神智、你的生命都寄託於這種反覆出現次數的多少。如果這個「文字」反覆出現十五次或更少,那麼你就不會有問題,大多數人會重複約十到十五次。如果這個「文字」反覆出現達三十九次或更多,那麼你就會在中年之時開始逐漸喪失平衡,並漸漸無法照顧自己,最後更會死亡。這種功能遞減狀況開始之時是智力機能衰退,隨後四肢開始顫抖並陷入極度憂鬱,偶爾還會出現幻覺或錯覺。目前沒有改善之道,這是一種不治之症,整個恐怖的過程要經歷十五到二十五年。此外還有少數更恐怖的命運。

        回到故事,高城老先生說,高城晶子(阿部晶子)和高城康之二十年前曾經到千歲做人工受精,雖然成功著床,但是後來流產,夫妻兩人都不願再嘗試第二次。在〈鞠子之章 十三〉,氏家清在鞠子最喜歡的小說《紅髮安妮》書背上說明她的身世之謎。當初幫靜惠(鞠子母親)取卵子的醫生,切開卵巢後才發現她已經排卵,醫生沒有告訴靜惠這件事情,只有告知氏家清。氏家清因為仍然愛慕著阿部晶子,決定將冷凍起來的卵子放入靜惠的子宮。後來,鞠子愈長愈大,但是長相卻不像靜惠。有一天,靜惠無意間看到氏家清大學時代和阿部晶子的合照,一模一樣的長相,靜惠才發現當初氏家清把阿部晶子的卵子放到自己的身體內,她無法接受原以為愛自己的丈夫、幸福的家庭都是假的,因而決定要自殺。



【小林雙葉】

        在上電視節目後,母親小林志保因車禍而身亡。在整理母親遺物時,發現一本剪貼簿,裡面全是保守黨領袖人物伊原駿策的報紙和週刊的新聞簡報。內容主要是伊原駿策在53歲時喜獲麟兒,孩子長大,父子的外表令人吃驚的相像,但是後半部的新聞報導了他的兒子住院,大家都不知道病名,後來報導這個孩子上小學後,身體開始出現免疫機能障礙,發病原因不明,也找不到治療的方式,最後是這個孩子的死訊報導。

        〈雙葉之章 十一〉,脇坂講介帶雙葉去見養母高城晶子(阿部晶子),高城晶子表示,二十年前,她和丈夫到千歲嘗試人工受精,想要在丈夫的精子基因中,剔除承載「亨丁頓氏舞蹈症」的第四號染色體基因,雖然一開始成功著床,但是後來流產了。上次雙葉上電視,她才震驚地發現,竟然有人長得跟她一模一樣,因此她找來氏家清,詢問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久能教授是細胞核移植的權威,利用獨特的技術,以哺乳類的成熟體細胞來製造複製生物。在學術界,針對複製生物的研究是全面禁止施行人體實驗,道德爭議也非常高,就算研究成功也絕對不能對外發表。然而,有一股龐大的勢力(伊原駿策)在操縱,因此校長希望久能教授能夠執行複製人研究計畫。研究團隊分成兩組,一組負責研究細胞核移植,另一組負責體外受精,實驗用的卵子都是從一些希望透過體外受精懷孕生子的女人身上取得。


書中描述採集卵子的方法是:
「首先在肚臍下方切開三個孔,以腹腔鏡及鉗子找出卵巢,然後以中空的針管在卵泡上開一個洞,以吸引出卵泡液。當時我們的團隊已經擁有利用可洛米分(*1)取得多卵子的技術,有時甚至可採到五顆以上的卵子,於是沒有用完的卵子便成了實驗材料。」*1:可洛米分(Clomiphene Citrate)是ㄧ種誘發排卵的藥物,可促進卵泡(卵巢中包覆著卵子的球狀細胞集合體)的發育,增加排卵機會。

        小林志保也是研究人員之一,願意提供身體作為代理孕母,提供懷孕的數據,但是數據的取得完成後,小林志保變得不願意墮胎,最後逃出研究所,堅持生下孩子,那個孩子就是小林雙葉。



我覺得理工背景出身的作者對於醫學的相關資料,描述得非常清楚。書後的解說文章〈血緣倫常的羈絆〉,由具備醫科背景的筆者藍霄所整理,提到與本書相關的兩個生殖醫學的歷史事件:

一、1978725日,第一個在母體體外受精的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誕生於英格蘭,這是由愛丁堡大學出身的動物遺傳學家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與婦產科醫師史岱普特(Partick Steptoe)利用母體取出的單獨卵子在體外與精子結合,再把分裂期的胚胎植入母體內,就當時而言是相當不可思議的創舉(日本是1983年,台灣則是1985年陸續出現首例)。

二、1997227日,《自然》(Nature)期刊出現了複製羊桃莉(Dolly)的報導,愛丁堡羅林斯學院的坎貝爾(Keith Campbell)與魏爾麥(Ian Wilmut)由母羊的乳腺細胞和無細胞核未受精卵結合所複製出來的哺乳類(即本作所提及的「核轉殖」技術),當時已經半歲。

        生物醫學的發展似乎總是會觸及到爭議的領域,當初試管嬰兒也是震驚世人,後來卻變成不孕症治療的一部分。而,2010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是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得獎緣由是「試管嬰兒胚胎植入」(IVF, In vitro fertilization)。各國對生物技術使用在人體實驗,都有各自的規定,或許未來的某一天,複製技術也會像試管嬰兒般,變成普遍可以接受的生物醫學技術之一。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複製人相關電影──《別讓我走》



撰文者:B98302117 政治三 鄭羽涵
電影《別讓我走》
英文片名:Never Let Me Go
導演:Mark Romanek
編劇:Alex Garland
演員:Keira Knightley, Carey Mulligan, Andrew Garfield

劇情
在海爾森小學內的孩子們都沒有父母,他們自小就待在校園內受教育,進出門之前都須要讓手上的手還被門口的感應器感應,自小被以恐怖的故事告誡外面的世界很險惡,所以不可以踏出校園一步。其中有三個小孩分別名叫湯米、凱西跟露思。他們就和其他的孩子一樣過著沒有太多期待且平靜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上課時候,老師親口告訴他們生命沒有什麼好期待的,因為他們是「複製人」,生命唯一的目標就是在成年之後捐出自己身上的器官,直到身體承受不住而死亡為止。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了,湯米跟露思成了一對,凱西暗戀湯米。長大後的他們被分到校外統一的住所等待器官捐贈的通知。在前輩的帶領下他們有一次出發巡訪露思的本尊,旅途中他們在餐廳用餐,卻不知道該點什麼,最後全部點了跟前輩一樣的食物。對外面的世界也充滿好奇
一陣子後,凱西在終於無法忍受暗戀對象與自己的好朋友之後選擇成為看護士,搬離共同的居所獨自生活並協助照顧其他同樣也是複製人捐贈者。就這樣彼此失去聯絡了好幾年,有一天凱西在醫院意外看到露絲的病例,並在得知他在捐贈多次後已經失去活下去的希望,終於遇見老朋友,並一起去找湯米,凱西和湯米也在露絲的道歉下認清相愛的事實,也決定去找「夫人」嘗試傳言中的「緩捐」,聽說真心相愛的人可以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延遲捐贈並相愛。他們想用畫作證明自己跟一般人一樣都是有靈魂的,卻在「夫人」的告知下得知「緩捐」是假的,而且一般人拒絕承認複製人也是有靈魂的。
最後,湯米在捐贈中死去,凱西也得到器官捐贈的通知。

心得
與複製人相關的電影不勝枚舉,但是卻鮮少有如《別讓我走》一樣,以綿密的情感,以及觸動人心的傷痛所鋪陳。與過往的複製人電影最不同之處及在於裡面的複製人並不奢望逃跑或是改變自己的命運,反而順從地接受自己的身分,最大的渴望是找到愛情並能在證明自己擁有靈魂後得到短暫兩到三年的時間「緩捐」並抓緊時間相愛。
影片中露絲曾經外出試圖見自己的本尊,卻發現是前輩的誤認。令人揪心的是露思在失落之餘說出複製人的本尊一定是身分低下的人,如此的否定自己。很難想像沒有生命目標的人該如何自處,如果有意識以來就知道自己的生命的終點必然是在醫院的病床上,怎麼還會有人願意繼續活下去呢?
片中也討論到複製人是否擁有靈魂的問題。凱西也曾問到複製人真的比他們所要拯救的生命劣等嗎?在凱西及湯米去向「夫人」申請緩捐時,夫人的回答同樣令人印性深刻。他提到,一般人其實不願意面對複製人有沒有靈魂這個問題,因為人都是自私的,在面對自己及所愛的人生命垂危的時候,並不會有心力去同情其他人,所以複製人的存在、複製人的生命才會一直無法受到重視。這就回歸到「生命的價值」這個議題了。到底是活著本身重要還是有意義的活著重要呢?而我們為什麼又會害怕死亡呢?對我來說,如果只是以與薛西弗斯相同的方式,日復一日重複同樣的作息的一般人,其實和重複同樣的循環捐出自己重要器官的複製人幾無差別,只是在生命的長短上有所分野。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想,活出有意義的自己同時也看照到他人的生命,或許才是最對得起自己的存在的積極作為吧。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複製人相關電影──《絕地再生》

                           撰文者:中文三,曾靖華
  《絕地再生》是一部以複製人為背景的電影,扣除了科幻、動作等電影效果外,仍有可以讓我們深思的地方。它的劇情大綱是這樣的:林肯以及喬丹和數百名居民住在二十一世紀中葉的一棟與世隔絕的社區,他們受到嚴密控管的高科技大樓中,一舉一動都受到監控,若要離開這種沒有自由的生活,唯一的希望就是被選中前往所謂的神秘島──據說那是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他們被告知,在歷經一場生態浩劫之後,除了居住在這裡的生還者以外,全世界的人類都不幸喪生,而神秘島就是地球僅存未受污染的人間淨土。
  透過自我意識較強的男主角林肯,對這個受到嚴格監控的生活環境產生質疑,進而發現了神秘島」的謊言,他們是一群有權勢之人所投資的「複製品」,以培養正常健康的器官當被挑選進入「神秘島」時,即是「本尊」需要器官移植的時候。因此,在這裡所有的居民,最後都難逃一死。於是主角們林肯和喬丹展開逃亡生活,進入他們從來不知道的真實世界。想當然耳,監控他們的強大組織為了獵捕主角們是不擇手段、不計代價的。經過一翻激烈交戰,最後所有的複製人都被解放出來,回歸真實世界,作為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這部電影中確實有些令人不太滿意的部分,例如複製人回歸真實世界後所帶來的影響,面對人倫道德與國家法律該如何自處,若要繼續探討後續問題,似乎可以再拍成一部電影了。另外,就算基因可以進行複製,但是人類的意念無法複製,不同的長成環境所樣成的人格也不盡相同。
  不過當中仍然有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在這部電影裡,複製這像科學研究似乎被設定為萬惡之源,這些進行複製的組織中的科學博士們,成了劇中惡勢力的壞蛋。然而所謂醫療正要使人能延年益壽,若是為了醫療的目地進行複製是否可行呢?劇中的科學實驗發現,人的器官難以憑空製造,於是取用當事人的細胞與進行複製,原本只想作出植物人,卻又發現光是植物人無法培養出正常且健康的器官,最後才有了完整的複製人,並對他們進行教育,使之成為有意念有感情的「人」,以培養健康可使用的器官。我想,作為一位研究者與醫生,應該都希望能人類能活得更好、救活每一位病人,以此為出發點,這樣的科學家們,真的是邪惡的嗎?所謂不顧一切要讓自己活下去,就是邪惡的事情嗎?電影中的主角同樣不顧一切犧牲了「本尊」當替死鬼,難道不邪惡嗎?
  當人類成功複製出「桃莉羊」之後,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呢?雖然電影中虛幻的劇情占大多數,我們看電影時多半會站在主角那一方,然而今日我們還沒有真的讓複製人問世,若為了醫療目的而讓複製人合法化後,為了我們自身的益處而去進行複製,那麼我們豈不就是站在電影當中所為「惡勢力」的那一方了?電影沒有給我們一個合理的結局,但卻丟了這個問題給我們思考,是否為了生存下去,什麼都可以不顧呢?我們當今又是抱著什麼態度,來繼續研究複製科技的呢?

複製技術的起源與原理

複製技術的起源


複製是英文 clone的翻譯,簡單講就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方式。但複製與無性繁殖是不同的。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生後代的生殖方式,常見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莖、葉等經過壓條、扡插或嫁接等方式產生新個體也叫無性繁殖。綿羊、猴子和牛等動物沒有人工作業是不能進行無性繁殖的。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植物的繁殖過程叫複製,這門生物技術叫複製技術。

採用細胞核移植技術複製動物的設想,最初由Hans Spemann在1938年提出,他稱之為奇異的實驗,即從發育到後期的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胎均可)中取出細胞核,將其移植到一個卵子中。這一設想是現在複製動物的基本途徑。
1952年起,科學家們首先採用青蛙展開細胞核移植複製實驗,先後獲得了蝌蚪和成體蛙。1963年,中國童第周教授領導的科研組,首先以金魚等為材料,研究了魚類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成功。
哺乳動物胚胎細胞核移植研究的最初成果是在1981年達成——卡爾·伊爾門澤和彼得·霍佩用老鼠胚胎細胞培育出發育正常的小鼠。1984年,施特恩·維拉德森用取自羊的未成熟胚胎細胞複製出一隻活羊,其他人後來利用牛、豬、山羊、兔和獼猴等各種動物對他採用的實驗方法進行了重複的實驗。1989年,維拉德森獲得連續移植細胞核二代的複製牛。1994年,尼爾·菲爾斯特用發育到至少有120個細胞的晚期胚胎複製牛。到1995年,在主要的哺乳動物中,胚胎細胞核移植都獲得成功,包括冷凍和體外生產的胚胎,對胚胎幹細胞或成體幹細胞的核移植實驗,也都做了嘗試。但到1995年為止,成體動物已分化細胞核的移植一直未能成功。
以上事實說明,在1997年2月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維爾穆特博士的研究團隊公佈體細胞複製羊「桃莉」培育成功之前,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實際上,桃莉羊的複製在細胞和移植技術上沿襲了胚胎細胞核移植的全部過程,但這並不能減低桃莉羊的重大意義,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經體細胞核移植出生的動物,是複製技術領域研究的巨大突破。這一巨大進展意味著:在理論上證明了,跟植物細胞一樣,分化了的動物細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在分化過程中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沒有不可逆變化,另外在實踐上證明了,利用體細胞進行動物複製的技術是可行的,將有無數相同的細胞可用來作為供體進行細胞核移植,並且在與卵細胞相融合前可對這些供體細胞進行一系列複雜的遺傳操作,從而為大規模複製動物優良品種和生產轉基因動物提供了有效方法。
這一成果顯示了複製技術在培育轉基因動物方面的巨大應用價值,說明複製技術有可能成為保護和拯救瀕臨絕種動物的一條新途徑。


複製技術的原理


基本上,複製的想法是去製造一個擁有與原來生物體完全一樣基因組的新生物體,這是異於高等生物有性生殖的法則。而自然的法則是無法去控制新生物體的基因組。生物體內絕大部分的細胞都擁有兩套染色體,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兩套染色體皆含有數以萬計的基因,每對基因彼此間可以非常類似,但不完全一樣,而也就是這些基因間的差異性造就我們天生不同的個體。在大自然的設計上,即使親如兄弟姊妹,除非同卵雙胞台,否則也不可能從父親及母親遺傳同一套基因組合。而兩套基因間的交互作用,如顯性及隱性,更是增加了其表現出來性狀上的複雜性。所以複製的原理就是好像跟無性生殖一樣,讓下一代擁有一套跟上一代完全一樣的基因組合。
複製的基本過程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利用微電流刺激等使兩者融合為一體,然後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後(羅斯林研究所複製的桃莉羊採用的時間約為 6天),在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使之可產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這一過程中如果對供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那麼無性繁殖的動物後代基因就會發生相同的變化。培育成功三代複製鼠的火奴魯魯技術與複製多利羊技術的主要區別在於複製過程中的遺傳物質不經過培養液的培養,而是直接用物理方法注入卵細胞。這一過程中採用化學刺激法代替電刺激法來重新對卵細胞進行控制。19987 5日,日本石川縣畜產綜合中心與近畿大學畜產學研究室的科學家宣佈,他們利用成年動物體細胞複製的兩頭牛誕生。這兩頭複製牛的誕生表明複製成年動物的技術是可重複的。




複製人相關書籍──《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


撰文者: B00702051會計一 呂境珮
  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是在描述一個這樣的故事:一所名叫海爾森的學校,專門收容為了器官捐贈而被製造出來的複製人,這群複製人一出生的命運就是注定長大後要成為一位位的器官捐贈者。
    凱西是故事裡的主角,他也是海爾森學校裡的學生,凱西和其他學生一樣,平時就在學校裡上課,所學的東西和一般人所接受的教育相同,所經歷的也和一般人一樣,有秘密基地,有小團體、會追隨典範,也有情竇初開的少女情懷。一切都看似很美好,但俗話說得好,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海爾森和外界最大的不同是,學校裡的老師(以及監護人)非常注意學生的健康,從他們小的時候就時時提醒他們要小心地照顧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像香菸這種東西,是萬萬碰不得的,任何有關香菸的相關事物都會被學校封鎖,(畢竟誰也不會想要一個不健康的器官)
    海爾森同時也很注重學生的「創作」,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具有交換價值,但其實創作背後蘊含了更大的意義。這群學生在嚴密的看管下慢慢地、健康地長大,監護人與老師們並不隱瞞捐贈的事情,學生們也很理所當然地把「捐贈」當作自己未來的使命,當作一個無法改變的命運。但是當一些可能延後捐贈的條件被大家傳開時,仍然激起了很大的騷動,凱西聽信了只要相愛就能延緩三年捐贈的說法,鼓起勇氣向海爾森裡面神秘的「夫人」提出申請,他以藝術的方式證明他與湯米是相愛的,因為他堅信,唯有藝術與創作,才能看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但他遭到拒絕,因為事實的真相是,海爾森的老師與監護人只不過是想透過藝術創造能力來證明複製人也可能是「人」罷了。成長與得知真相後的代價竟是如此絕望,身為複製人的他們,迎接而來的生命的所有可能竟是痛苦、欺騙、與幻滅。
    《別讓我走》這本書裡探討了很多話題,我主要在探討生物科技與倫理的部分,雖說這是一本與「基因科技」、「複製人」相關的書,小說中的人物命運也與此密不可分,但我覺得作者並不是想要藉此來評論,也並非想要藉此小說給現代生物科技的恣意發展一股當頭棒喝,作者很單純的只是希望藉由這本小說,我們人類可以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尋生命的可貴之處。人在面臨挫折、沮喪、心碎、或黑暗的未來時,是什麼力量能把我們拉出困境?是什麼力量能讓我們對人生失去希望之後能再拾起破碎一地的心,堅定地走下去?
    我覺得「複製人」之所以會吸引石黑一雄,是由於「複製人不可改變的命運」, 而不是「複製科技所以起的爭議性」,生廠在海爾森的複製人,生命的可能性是被侷限與壓縮的,他們的未來一片渺茫,他們的未來就是成為一個備用器官的供給者,只要有需求,他們就必須把身體的器官摘下來,一個接著一個,直到身體不堪負荷,然後死去。
    小說中要傳達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即使人一生下來就注定要失去夢想、希望、與愛人的勇氣,注定被剝奪這些人類美好的本能,注定要孤單痛苦地死去。千萬別忘了「愛的力量」!就像在書中凱西與他的好朋友的情誼一樣,那是非常珍貴與美麗的,也如同凱西的「回憶」一樣!凱西雖然無法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有多大的期待,或許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把複製人當作一個「可供利用的器具」來對待,或許凱西會在幾次器官捐贈後死去,但不管身上的器官被剝奪了多少個,唯一無法被剝奪的只有「回憶」,那是證名凱西在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的證據。
    我想,回憶與愛,都是人類之所以存在的證明,那是使我們靈魂得以和平與寧靜的原因,也是沒有人可以帶走的啊!